氫氣管道項目H2Med:為加工技術創造全新商機
對于冶金、制熱和鑄造業的諸多工藝過程而言,使用氫氣替代天然氣的做法前景誘人,不過需要用到大量氫氣。目前,德國主要通過進口滿足用氫需求。扭轉局面,正當其時:據最新消息稱,西班牙巴塞羅那和法國馬賽之間的氫氣運輸管道H2Med將延伸至德國。氫氣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敬請閱讀。
1月22日星期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的德國代表團在巴黎共同出席《愛麗舍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活動期間,雙方舉行聯合內閣會議,探討了歐洲未來的能源供應問題。
每年輸送200萬噸氫氣
據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發布的公告,馬克龍確認,西班牙和法國于2022年12月商定的H2Med管道將從伊比利亞半島向德國供應綠氫。
公告指出,此舉旨在“采取必要措施,為歐洲地區搭建氫氣運輸骨干管網?!逼渲邪ā氨匾膰鴥群涂鐕鴼錃饣A設施[...][以及]將H2Med管道擴展到德國?!贝送?,馬克龍總統還表示,將組建一個聯合“氫能工作組”,以便在4月底前提出進一步工作建議。目標是在歐洲布局氫能制備產業規模。
據估計,管道項目將耗資25億歐元。到2030年,每年可輸送200萬噸氫氣,占歐洲預估氫氣總需求的10%左右。去年1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到2030年,歐盟的氫氣需求量將達到2000萬噸。其中一半將在歐盟本地生產,其余將從歐洲以外地區進口。
德國進口氫能部署工業應用
自德國發布2020《國家氫能戰略》以來,氫氣一直是其能源政策的重要內容。
德國政府預計,到2030年,全國氫需求量將達到110太瓦時。為滿足需求,部分氫氣將由國內電解廠制備,預計制備規??蛇_14太瓦時。因此,至少80%的氫氣將依賴進口。德國民眾普遍希望使用零碳環保的“綠色”氫氣,海外購氫流程因而變得愈加復雜。
德國工業聯合會發布相關報告稱,除了擴大國內電解制氫規模外,德國還應建設氫氣運輸網絡,并與其他國家締結能源伙伴關系。就此而言,法德兩國在巴黎發表的聲明完全符合行業需求。
西班牙氫能發展計劃
世界各國紛紛布局規劃,推進國內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綠氫規?;a。其中,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如蘇格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或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澳大利亞、非洲或南歐等地尤其適合生產綠氫。
西班牙致力成為未來氫氣的主要出口國。去年年底,西班牙石油公司Cepsa宣布,將新建兩座制氫工廠,總產能為2吉瓦。新工廠將成為安達盧西亞“綠色氫谷”的組成部分。根據計劃,到2026年,綠色氫谷將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綠氫生產基地。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綠色氫谷計劃時表示,綠氫項目將助力西班牙成為“能源出口國”。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預測,從2026年起,西班牙的綠氫將比傳統工藝制備的“灰色”氫氣更加便宜。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低廉,每千瓦時僅需1美分。
因此,在西班牙政府制定的氫能戰略路線圖中,政府將大手筆投入89億歐元資金。到2030年,電解制氫規模預計將達到4吉瓦。
氫氣運輸管道發展歷程
建設H2Med管道,彰顯了法國積極參與西班牙綠氫共享共用的愿望。兩國之間的能源輸送量原本處于下降態勢,直到最近出現轉機。
2019年,法國政府曾宣布有意終止巴塞羅那和卡爾卡松之間長達190公里的MidCat天然氣管道建設工程。該項目于2013年啟動,造價昂貴而過時。
烏克蘭戰爭爆發后,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連接西班牙和法國的能源輸送管道重新引起兩國重視。2022年10月,法西兩國政府宣布,項目更名為“BarMar”并將繼續推進。然而,新管道不再如原計劃那樣穿過比利牛斯山脈,而是橫穿地中海,以海底管道形式連接巴塞羅那和馬賽。
12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宣布,“BarMar”將被重新命名為“H2Med”項目。新名稱亦強調了管道將主要用于輸送氫氣。管道總長度將達到476公里。據法國工業雜志《L'usine nouvelle》報道,管道工程將于2026年動工。
從2030年起,綠氫將從西班牙南部陽光充足的地區途經法國,直接輸送至德國能源需求旺盛的工業制造中心。
加工技術孕育新商機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指出,新建氫氣輸送管道不僅提供工藝原料,還為加工技術開辟新賽道。
9月,該聯合會委托進行一項專題研究,從工廠制造商的角度對氫經濟開展評估。研究結論顯示,氫技術市場提供“相當龐大的商業潛力”,供應鏈體系正在穩步成型。
未來,具有氫氣應用能力的工廠和部件項目有望吸引大批投資商的青睞。全新商機包括氫能相關設備的銷售潛力,貫穿氫能制備、運輸、儲存、分配和應用全價值鏈,應用領域包括移動出行和能源行業。到2030年,歐洲電解槽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0至100億歐元。實際銷售額將取決于成本走向以及具體落地項目。該研究報告可在網上免費下載。
在此背景下,氫氣輸送管道直通德國,是對加工技術行業釋放的重大利好信號。氫氣輸送規模越龐大,相關設備的銷售潛力就越可觀。
在煤炭和石油占主導地位的1960年代簽署《愛麗舍條約》時,無人料到半個世紀后的歐洲工業會依賴氫氣作為能源載體。但請注意:目前輸送至德國的氫氣量尚未實現“零”的突破。